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3:47 点击次数:70
【前言】
2025年3月17日,中国的第六代战斗机歼-36顺利完成了第二次试飞,这个消息立刻引起了全球军事观察者的广泛讨论。
从首次试飞到第二次试飞,歼-36的进展真是飞快,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,让大家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感到惊叹不已。
这时候,全球都在惊讶时,某些台媒却发表了“冷眼旁观”的看法,称歼-36不过是歼轰-7的接替者,技术水平不高,还没达到六代机的标准。
那么,歼-36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战斗机呢?它真的仅仅是歼轰-7的“进化版”吗?
【歼-36二次试飞的突破性意义】
歼-36的第二次试飞可不是简单的飞行测试,它意味着这款新型战机在研发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而扎实的一步。
第一次试飞一般是对飞机基本飞行性能的初步检查,第二次试飞则标志着在首次飞行后,飞机经过一系列改进和优化,进入更深入的测试阶段。
在这个阶段,会对飞机的一些复杂系统,比如航电系统、武器挂载系统、飞行操控系统,进行全方位的检测,尽量模拟实战环境。
全球对此格外关注,正是因为大家意识到这一阶段的试飞释放出的信号:一款新型战机快要成熟了,可能会对未来的地区,甚至全球的空中军事力量布局产生重大影响。
根据美国《对外政策》杂志的消息,歼-36的第二次试飞是在成都试飞基地周边的空域进行的。
与第一次的试飞相比,这次试飞有两个明显的不同:一是整个过程中的起落架都收起了,二是没有歼-20作为护航。
把起落架收起来,这表明歼-36的试飞速度和动作会更为激烈。一般来说,新型飞机在开始试飞的时候,起落架都是放着的,这样万一发生什么意外,能迅速安全降落。
歼-36在第二次试飞时就顺利将起落架完全收起,这说明它的飞行安全性和设计的合理性已经有了初步的确认。
歼-20没出现在现场,引发了不少热议。当初歼-36首次试飞时,歼-20全程陪飞,大家普遍认为是为了随时监控歼-36的飞行状态,确保万无一失。
这次歼-36“单飞”,说明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已经攀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……
【歼 - 36 的性能特点与技术突破】
如今的空战中,隐身能力成了判断一款战机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尺之一。
歼-36在隐身设计上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。它的机身外形经过精心打造,运用了许多曲线和倾斜的平面,从而有效降低雷达波的反射。
比如说,飞机的机头部分采用了菱形设计,这样一来,雷达波就能向多个方向散射,有效降低被敌方雷达发现的几率。
飞机的进气道设计成S形,这样一来,发动机叶片就不用直接面对雷达波,进一步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。
在材料方面,歼-36大量采用了新型隐身材料。这些材料的特色是能吸收或散射雷达波,从而大幅度降低飞机的雷达反射信号。
另外,飞机的座舱盖使用了独特的镀膜工艺,降低了座舱内设备对雷达波的反射。
凭借这些高科技的隐身设计和材料应用,歼-36展现了极佳的隐身能力,让它在战场上能够更早发现敌人,率先发起攻击。
歼-36采用了三引擎双三角无尾飞翼的布局,真是全球有人战斗机史上的“绝无仅有”。
这种设计不仅让隐身性能大大增强,还极大提升了气动效率,尤其是在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。
歼-36的试飞进展真让人惊喜,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想象。之前,很多人都觉得它的首飞大概要等到2028年才行,没想到它竟然在2024年底就搞定了首飞,而且几个月后就进行了第二次试飞,真是让人感到意外和高兴。
这次快速的进展说明,歼-36的前期准备做得相当到位,可能早就进行过不少未对外公布的测试了。
【台媒观点:歼-36只是歼轰-7的替代者?】
在歼-36试飞引发全球瞩目的同时,某些台媒却表达了不同的观点。
他们觉得,歼-36其实不算真正的六代机,更像是歼轰-7的替代品,主要还是负责对地攻击,空战方面能力就显得不那么强了。
这种看法主要有两个理由:首先,歼-36的机身相对较大,大家觉得它更适合挂上对地攻击的武器;再者,它的设计理念跟传统的战斗轰炸机(比如说歼轰-7)挺像的,更注重多用途的作战能力。
说实话,这种想法真是太不靠谱了。从性能上来讲,歼-36和歼轰-7简直是天差地别。
歼轰-7 是一款主要用于对地对海打击的战斗轰炸机,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都停留在上世纪的标准。
歼-36 是一款新一代战机,具备先进的隐身技术、高度机动性和强大的航电武器系统。这款战机不仅能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,在制空作战上表现也相当出色。因此,歼-36 和歼轰-7 在作战能力上真的是没法比的。
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,歼-36 显示出我国航空科技的显著提升。
它结合了多项尖端技术成果,比如隐形技术、先进的航电技术以及推力矢量技术等,这些都是当今航空界的前沿技术哦。
歼轰-7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些过时,跟歼-36简直没法比。
台媒的这些说法,简直就是在无视歼-36在技术和性能上那惊人的进步,对事实真是个大扭曲。
【专家反驳:歼-36是真正的六代机】
针对台媒的看法,国内外专家纷纷表示不同意……
歼-20的总设计师杨伟院士在他的论文中提到,第六代战斗机的几个关键特点,主要有更强的隐身性能、更先进的感知能力、可实现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的能力,另外还具备超音速巡航的能力。
而歼-36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出色,完全达到了六代机的标准。
除此之外,歼-36的研发单位成飞(成都飞机工业集团)一直没做过战斗轰炸机,他们的主打产品就是战斗机,比如歼-10、歼-20等等。
因此,把歼-36当作歼轰-7的接替者,显然是对它的技术定位有些误读。
台媒提出这类无厘头的看法,可能藏着多重意图。
有可能是出于政治考量,眼下两岸关系挺复杂的,台媒里有些声音试图通过贬低大陆的武器装备来安抚岛内的群众,搞出一种“大陆的军事威胁不算啥”的假象,借此来维持他们“台独”的分裂言论环境。
还有一种可能,是因为受到了外部势力的干扰。某些势力不想看到中国的军力壮大,试图通过操控台媒的舆论,来对中国的军事进展进行抹黑和干扰。
【中美六代机竞赛的新格局】
歼-36的加入会显著增强咱们空军的战斗力。在制空战斗上,它优秀的隐身性能和强大的电子战武器系统,使得它在空中对抗中能够占据主动。
它能够深入敌方的空域,袭击敌方的预警机、加油机等重要目标,从而削弱对方的空中作战能力。
在跟敌方高级战机较量时,歼-36凭借自己的性能优势,能够顺利夺取制空权,为后续的作战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在对陆和对海的打击任务中,歼-36的多功能性展现了极大的价值。
它能够载运多种精确制导武器,针对敌方的地面军事设施、海上舰艇等目标,进行精准打击。
不论是进行远程攻击,还是近距离支援,歼-36都能为地面部队和海上舰艇提供强劲的火力支持,增强咱们军队的联合作战能力。
歼-36的飞速发展让美国空军感到很有压力。目前,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项目“下一代空中优势”(NGAD)还在严密审核中,新上任的国防部长皮特·赫格塞斯干脆将其排除在“优先事项”之外。
相比之下,歼-36的试飞速度真是快得吓人,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就能正式投入使用。
歼-36成功试飞,真是个大新闻,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六代机领域的重大进展,还可能彻底改变全球空中力量的格局。
随着歼-36与隐形无人机等高端技术的结合,中国有望在顶尖空中优势的力量上实现对美国的跨越式进展……
【结语】
歼-36的二次试飞绝对是我国军事航空的一大进步,全球对此的关注,正是因为它的优越性能和重要的战略价值。
台媒所说的歼-36不过是歼轰-7的替代品,这种说法真是站不住脚,让人哭笑不得。
得认真看看这些言论背后的政治用心,咱们得对国家的军事装备进步保持信心。
你对歼 - 36 的发展还有哪些看法或期待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。
参考资料:
2025年1月6日,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布了一篇有关《西方专家:中国“歼-36”神秘战机将成为新空中作战系统的核心》的报道。文章中提到,西方专家认为歼-36战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航空技术上的重大突破,尤其是在信息化作战和战略投送能力方面。同时,这款战机有望成为新一代空战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,预计将提升中国空军的整体作战效能,引发国际关注。
扬子晚报的军事评论员在2025年3月18日发表了一篇关于《第二次试飞展现绝技:歼-36三大技术震动全球 中国6代机无与伦比》的报道。文中指出,歼-36在其第二次试飞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性能,震撼了全球军事界。尤其是其在隐身技术、超音速巡航能力和智能化作战系统方面的进步,标志着中国6代机的技术水平无可匹敌,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,令国际社会瞩目。